图片展示

云南鲁甸地震救援

发表时间:2014-08-29 16:54:16

    鲁甸“三零八”地震后得知饮水紧张。了解这一情况后,银嘉迅速与正在发起救灾活动的女子精英俱乐部等协会与团体取得联系,共募集、捐赠1207台价值436875元的专业救助型净水设备,并紧急运往灾区。


   

 虽然一路从百色过来鲁甸,没有休整,也疲惫不堪,但是救援小组还是不想耽搁时间,清晨7点30分集合,为了节省时间,更早到达重灾区龙头山镇,伙伴们起来后决定不在县城吃早餐,直接奔赴第一线。熟悉灾区道路现状的阳光公益张耀明会长为我们带路做向导,车队一行出发前往目的地——鲁甸龙头山镇光明村(本次地震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张会长一路讲解道路的危险情况以及注意事项,行进到30多公里的地段时,已经是靠近震源地段,两边的山坡上显现出山体滑坡的大痕迹,悬崖边的石头仿佛摇摇欲坠,地震时被山石泥土滑坡阻塞的道路在疏通后还有新泥土的痕迹,一片狼藉,灰尘噗噗。我们盘旋在半山腰上开辟的盘山公路,沿途时而可见泥土房坍塌的残破景象,村民似乎不惧怕任何危险,宁愿在自己家附近找一小块空地搭个临时帐篷,也不愿意集中找个更安全的地方集中起来,因为是家,尽管倒了,但家的感觉依然不变。这是我们大家的感受之一。大概走了半小时左右,路更窄了,张会长时时不忘提醒后面三辆车保持车距,靠近山的那一面一定要关上窗户,以免山上有石头落下。四位志愿者司机也十分谨慎。



 

  8点半左右,我们顺利到达了龙头山镇光明村,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些泥土胚房基本都已经面目全非,到处是破碎的瓦片,还有守候在旁的帐篷,伙伴们看到这些景象,心情都很沉重。在村中央我们搭起一个点,把车上的物品搬下来摆好准备发放,村里的社长通知了各小组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前来领取我们带过来的便捷式净化水壶。当我们搭好这个临时点,已经9点半了,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老人与小孩聚拢了过来。

  为了便于发放物品,工作人员分工行动,会长曹智宏和孟芯主持整个流程,物资派发有序地在进行中...

  马哥和小四带头搬箱子,叶文礼协助孟芯、赖佳才协助徐秋平在分组讲解水壶的使用方法,黄献军医生和张越摄影师组织学生们排队。由于孩子较多,各自都在忙碌着,各司其职,黄粤湘副会长、水哥、小严主任、陈方协助发放物品。学生们排成了三排长长的队伍,不时又有赶过来的学生们,由于都是盘山而居又或是地震原因,孩子们都住的很分散,几个公社的孩子要走的路程最少要半个小时,远的甚至一个小时才能到达我们的派发点。

  其中有几个小朋友领到了水壶后向路边的大人们挥舞着,仿佛要把这一份喜悦和家人分享,他们脸上纯真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看着他们仿佛忘记了所有的劳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意义。

  有一个小女孩一直不肯离去,尽管她已经领到水壶,她水汪汪的眼睛告诉我她有话要说,于是我把她带到会长面前,她望着会长,停顿了一会儿开口说:“叔叔;我家里还有个弟弟,他读一年级,但是今天他去山上摘花椒去了,不能来领水壶,我可以帮他领一个吗?”会长曹智宏看着她微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你等一下要仔细听好使用方法,回到家好教你弟弟如何使用!”然后小女孩高兴地拿着两个杯子走了。

  不到半个小时,我们搬出来的300多个水壶已经发完。1至7公社的物品发放告一段落(接下来分工;光明村总共21个社,我们此次行动覆盖全部社组,分两天分批次进行,首先4辆车一同前往第8公社;在接下来的物资派发行动中分2组进行,1号和2号车为一组前往9公社,3号和4号车为一组前往10公社,其余的各社也在今明两天完成)。

  越往里面走,路面越窄,路边的花椒树枝有的已经伸到路中间,时不时有树枝摩擦车窗玻璃的痕迹,坡也越来越陡,还带着狭窄的急弯。

  位置越高,灾情越明显地映入我们的眼帘,据当时的地震中灾民回忆说:“我们放眼望去的那个大坑,山泥倾泄淹埋了整个村寨,甘家寨子20多户人家60多个生命无一幸免,仅有几个在外采摘花椒的不到10人幸存。”这对于幸存者来产真是莫大的伤痛,失去家园、失去至亲,这该鼓足多大的勇气、该有多强大的内心才可面对往后的人生路程。

  大伙沉默了,这一幕幕让我们联想起当时会是怎样的残忍,天灾无情。

  当我们到达光明村第8公社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几个学生在路边等我们,这是一条小街道,因为处在半山腰上,所以远近的村民都来这里赶集,路边的一座土坯房屋已经倒了三分之二,还有那三分之一伤痕累累,感觉靠近它随时可能倒下来。在马路边学生们排成了五排,等待着属于他们的“礼物”。

“小弟弟,你几年级了?”

“小妹妹,你一个人来的吗?

  你们的家人都还好吗?”

“小弟弟,小妹妹,你们不用怕,我们会帮助你们的!”

“小朋友们,刚才叔叔阿姨给大家讲解的使用方法,听懂了吗?如果不会叫你的哥哥姐姐或是父母帮你哦。”

“小朋友,你们要好好学习....”

  这些都是我们小组成员们经常问的话,是那么亲切,是那么温馨,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问候,是安抚他们灾后心灵创伤的有效办法之一,让他们期待,让他们笑起来,这也是我们的工作之一,用爱去抚伤,在这里得到真正爱心的体现。

  此情此景,让在场的所有灾民都深受感动!

  他们喃喃的语言中(原因是我们听不太懂他们的方言),感觉到给来自我们这些远方朋友们的感谢!特别是,当我们亲手送水杯给到小朋友手中时,发自他们内心的那句“谢谢”,让我们顿时觉得即便长途跋涉的两千公里,也是非常值得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份感动或许永远在心理保留着。或许很多年以后,这是我们非常珍贵难忘的回忆。

  (人物故事1)

  正当我们在8社的物资即将派发完毕之时,有几个灾民听闻有派发物资的志愿者过来时,有个灾民连忙走到了孟芯的跟前说:“我的孩子今年读一年级了,他在医疗救助帐蓬里,无法过来,我能为他领一个吗?”听后,孟芯抱着一箱物资走向不远处的医疗救助帐篷,而去到帐蓬时看到马哥、水哥、小严主任早已在帐蓬里,用他们言语关心、抚慰着这些受伤的孩子们。

  令人感到伤感、心痛的是,在医疗救助帐篷里一个打针的小女孩还没在地震的惊吓中缓过神来,面对小严主任他们这群陌生人,她感到特别的敏感,她的妈妈和哥哥在这次地震发生时还在家里来不及逃离,被永远地埋在了土壤下面......直到现在不敢去挖掘,因为余震还在发生怕引起山体再次滑坡和落石。她爸爸(身后那位)在地震发生时前往山上采摘花椒,匆忙赶回家时只找到了小女儿......

  物资派发持续到下午2点,完成上午的工作。中午的午餐也不得不提下阳光公益的志愿者们!他们在此设立的救助站已经半月有余,工作人员仍然保持着激情。今天中午也为我们小组准备算是非常丰盛的午餐,一只鸡,一盆青菜,一锅土豆,一大盆饭,20多人吃,这要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绝对算不上高大上,但是在这里,我们都吃的非常开心,非常香。没有桌子就只能一切从简,或站立着,或蹲着,解决了午餐。这或许将会成为我们最难忘的一顿午餐了。

  (人物故事2)

  在午饭等待的时间里,我在村子里走走,路边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小男孩坐在地上,他背着一个大大的竹背篓,背篓里装着一些乱七八糟的物品,我便走过去和他一起坐在地上。阳光有一点烈,坐在地上反而觉得凉爽,通过聊天,我才知道他13年以来已经不记得爸爸和妈妈长什么样子,从他懂事起,爷爷说他的爸爸出去大城市打工去了,只是一直没有音讯,他的妈妈很久以前就已经改嫁了,他一直跟着瘸腿的爷爷,这一场地震把他们唯一的家也毁了....我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想去他家去看看,他点点头很信任我的样子。为了回来的时候有伴,我叫上了小严主任和马哥。当我们三个人到达小男孩家的帐篷前面时,只见他七旬的爷爷坐在帐篷口,看到我们三个,他很意外也非常高兴,想站起来叫我们进去坐坐,只见帐篷里他们的家具已经所剩无几,简单而破旧,锅碗瓢盆杂乱地堆放在地上,估计他们很久没有洗澡了,棚内里被子散发出一股霉味充满整个空间,看着他爷爷挽起裤脚露出来的瘸腿,在外面都可以看出来那骨头在里面已经断掉的,两个跟我一起的大男人都不忍心再顶着看下去,我拿出了别人委托的钱交到他爷爷手上后,爷孙俩流泪了......

饭后休息了15分钟,曹会长与张会长商议后,立即召集大家集合,准备开始下午紧张繁重的物品分发工作。

由于下午去的19、20、21公社都盘居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为了能快些把物资派发到孩子手中,车队分组进行派发,如之前一样,1、2号车为一组、3、4号车为一组。

在进行到第21社时,感人的一幕又发生了,这一组是我们领队曹会长负责,整个社就在大山之顶,几十户人家,几十个学生家庭。越野车一路盘旋而上,路边就是万丈悬崖,不但考究司机的功夫,也考验我们小组的胆量。达到一片玉米地后,小朋友们早早就在等待了!按惯例,开始组织小朋友排队,布置现场,准备好解说道具。就在这时,会长发现了一个断手的残疾小朋友,读五年级,只见他个子不高,黝黑黝黑,脸上完全看不出是幼稚的味道,反而是一种成年人的淡定。这时,会长问道:“你家里还有人吗?”“我爸爸就在后面”他一边说一边指着站在一旁的爸爸。这时,会长也没有再问什么,只跟随行的队员徐秋平说“代表我们女子精英俱乐部,拿五百块,给他爸爸,希望帮助孩子买点东西吃!”秋平接到指示后,立即从包里拿出钱交给小孩子的爸爸......

这个社很快就派发完成了,在我们准备回程的时候,突然,会长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张正强”小朋友回答道。在回车的路上,会长嘀咕道,正强,这个名字好,希望他坚强,犹如他名字一样,正气,强大,不要因为残疾了就失去信心!将来我们有机会,回到这里的时候,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或许就是这些看似寻常的举动,让我们感同身受,也让我们再一次知道,有时候感动不需要惊天动地,哪怕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真情的惦记。

   时间过的很快,余下的每一个社,我们都井然有序的开展。小组的成员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快速的完成了首日的救助目标。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会长助理孟芯全程的讲解,已经喉咙沙哑,秋平已经体力不支,粤湘大哥也是头晕脑胀,其他的队员都努力的完成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在结束时,已经是下午6点半,不难看出,几天的跋涉加上今天的全天候站立,搬运,讲解,组织,每个人都好像瘦了很多,但是那份充实感,满足感也是显而易见。是的,这就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满足与收获。趁天还没有黑,为了安全着想,小组决定天黑前快速赶回去旅馆,以免遇到余震造成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极度危险的境况。

  仍旧在张会长的带领下,我们车队快速通过危险道路,用了30分钟便顺利达到县城旅馆,饥饿不已的吃了工作餐,回到旅店休整。

  紧张、忙碌的一天渡过了,无论是震区道路的危险,还是简餐便饭,或者是疲惫不堪,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正如曹会长常说:“我们做好事,就要出心、出力、出钱,把最急需的东西给到灾民,不设任何中间环节,把公益进行到底!”

  我相信,这种“用心去体会,用爱去扶伤”的精神,将会在我们的团队里,组织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身体力行的爱仍在进行中

  23号的清晨来的特别早,伙伴们昨天的倦意在脸上十分的明显,可是眼神却丝毫没有倦怠的神色,反而充满着光亮,是“爱”的意志力让我们如此强悍。志愿者司机陈伟清带着摄影师张越去鲁甸民政局开相关证明,其余三辆车先去灾区现场准备物品发放,等到分工安排好队伍以及联系当地各社的社长已经到了10点钟,大家依旧烧了一大壶水泡面当早餐,方便面原来可以这么香。在大多同伴都在吃泡面时,我们的生活委员长秋平正在用着阳光公益营地里仅剩的昨天的剩饭剩菜为我们做得香喷喷的一顿炒饭,如果不是在大山,我们从未觉得炒饭可以是这么好吃。 正当我们吃完这美味早餐的时候,群里发来了好消息,感恩阳光公益协会张会长带着陈伟清和张越去鲁甸指挥部开好回程证明。过了一会儿,陈伟清和张越也到了,他们看到大伙都在等他们,于是大口大口地吞,看着两个大男子汉的吃相,不是被吓到,反而被感动了。
       前往13社与14社的时候,在半山腰的悬崖公路上有一个大石头堵住了前行的道路,由于时而有余震,那些已经松动的泥土和石头时不时会掉下来。4个志愿者司机纷纷下车去前方想办法,看是否可以把大石头移开。但是情况比较严重,崩落的石头太大,我们没有工具根本无法移开,再加上时间紧迫,13公社的孩子们还在等着我们,经大家商议决定4号车和3号车停在原地,把物品人工搬运到安全点如何组织发放给孩子们,然后1号车和2号车沿途返回到岔路口往14公社去。

  在发放物品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男孩的双手特别的引人注意,小手的皮肤已经变成了类似咖啡色,与白色水壶形成鲜明的对比,十个手指甲变形的很厉害,凡是长出来的顶端缝隙里藏满了黑色的污垢。孟芯心疼地握过他的双手,那双小手似乎有一些胆怯,不知道是不是有一些自卑感,他的眼神是那样的窘迫,在这个时候孟芯紧紧地捂住孩子的手,然后用充满爱的眼神望着这个孩子问道“告诉阿姨,你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好吗?”孩子可能被她温柔的目光感染了,没有了刚才的窘迫感,细声地对孟芯说:“阿姨,我去山上摘花椒了。”听到这句的时候,孟芯沉默了良久,心疼地用手抚摸着孩子的双手,仿佛想把每一个细胞的疼痛都拂去,那个画面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温暖。因为生活的艰辛,孩子们不得不在5岁的年纪就帮忙家里干农活,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这样的大山,这样的土地,养育着他们,所以,也给了他们一个如此现况的童年。但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活着。

  我们到达16社区的时候天空下起了雨,灰蒙蒙的山谷,连山下的溪流都看不见,窗外的电线杆上停着一只鸟,叶文礼说是喜鹊,可是这样的时间与空间里,它却显得那样的孤独与迷茫,似乎鸟儿也懂得悲伤。到达物品发放地的时候,孩子们和家人已经在路的两边等候着了,他们视乎不在意天空滴落的雨,曹智宏会长看到这一幕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会长和志愿者司机小四一起拉出彩条布一端放在车顶,村民中的高个汉子们纷纷过来帮忙,他们举起双手顶起这个“雨篷”,孩子们按我的手势排成了两排,这个“雨篷”很是温暖.......

  支援小组的伙伴们已是超体力透支,在下午5点半的时候,我们发完了所有的物资,回程的路上,有一些村民正在将震坏的危房拆除,正当此时,我们车队再次发挥了超常规的作用,竟然可以轻而易举帮灾民作危房排危。这一幕、在危房倒塌的瞬间是多么地为车队感动,每能真正为灾区人民尽上一分心出上一份力时心情都是多么的欣喜。
      孟芯在志愿者昌林的帮助下快速到达村委完成了最后一个事项写物资收条,村委领导看到孟芯手中厚厚的一叠派发登记表时,很是感动,直赞我们做事认真到位,各村干部连忙表示感谢并为我们开好物资接收证明。
 
大山里的村子,
 
玉米是他们的主粮,
 
花椒是他们的经济作物,
 
盘山公路是他们唯一通往外界的通道,
 
小孩子们从学步开始就锻炼背萝筐,
 
小学就能背上20斤重以上的背蒌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赶集、去学校。


  静静地,我们走了,带着祝福,带着记忆。
 
      天灾无情,爱有天意,若不是那一抹天边的云彩曾美了双眼,又怎会连记忆都淋漓尽致,慢慢暗起来的天空在天际尽头仿佛有极光的影子,孩子们的脸,倒塌的房子,崩塌的山路......不管是什么样的灾难,受苦的总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
 
      那些幸存的山上的老人们,仿佛他们的生活除了带刺的花椒还是花椒......有些地方或许一辈子只来一次,却成为我救灾经历难忘的开始。
   
      感恩13位爱心力行者,感恩这些天我们一起度过的艰苦日子......用心去体会,用爱去“抚”伤。
 
      鲁甸,我们爱你。



 

版权所有:惠州市银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139902100050号    

在线咨询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

联系方式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六
产品咨询
18902625228
技术服务
13602404974
扫一扫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